为推进社会服务产业提质扩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同时强调指出,要补齐民生短板,就必须“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家政服务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一件一件办好”。在新时代办好以“一老一小”等为对象的社会服务,更好地满足4亿多家庭、14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推进社会服务产业提质扩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9年,中央对全年经济发展提出了“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着力促进家政服务业等社会服务领域提质扩容,扩消费、增就业。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有关人才培养培训的内容放在了靠前的位置,全文涉及的政策点有10余条之多,一直以来,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社会服务领域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等文件中,此次出台的《意见》,在对以往分散在各级文件中教育政策点梳理汇总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了产业链人才结构需求,既着眼解决眼前的“痛点”“堵点”问题,又兼顾考虑储备社会服务新业态急需人才。
《意见》提出以下硬措施和量化要求,这套“组合拳”将会加速释放政策红利。
《意见》指明了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的主要方向。提出以社区为重点依托,以职业教育为重点抓手,“以服务家政服务、健康管理、养老照护、母婴照护等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重点,兼顾考虑储备社会服务新业态急需人才”。
《意见》由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有关内容覆盖面更广。将相关工作与学科专业调整,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建设,教育脱贫攻坚等同步设计,优先部署。在政策点的表述上,压减了原则性的表述,在不同层次人才供给、1+X证书制度试点、“三教”改革、校企合作、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硬措施和具体的量化要求,如“在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中,遴选200种校企双元开发的优质教材”“组织30所左右院校和企业引进国际先进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体系”等,有利于加快政策落地和执行。
落实部署把职教作为重点抓手
《意见》突出了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提质扩容的基础性作用,强调以职业教育为重点抓手。职业院校应立足实际,着力在以下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促进专业设置科学、灵活对接社会服务产业,扩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社会服务产业作为全域性、长链条、难以替代的刚需产业,不仅能发挥就业“蓄水池”作用,家政与养老、托幼等产业相互融合,可进一步向医养结合、智能设备、健康养生、物业物流等多个领域衍生,催生出更多新的职业和岗位需求。从目前情况看,包括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内的各层次社会服务职业人才均需求旺盛,人力资源供给任务非常繁重,要利用自身校友、校企资源,产教协同强化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及时研究与养老金融、高端家政服务、大型康养综合体经营管理等新需求适配的新岗位能力,拿出一批经得起推敲、能适应市场的增补专业建议,为专业目录增补提供政策储备。
二是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社会服务领域示范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社会服务产业是现代产业结构的重要形态。有关数据显示,家政、养老、托幼、文旅等领域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增长了13.7%;家政服务业2017年营收达到了4400亿元。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帮助社会服务相关领域的龙头示范企业尽快成长为产教融合型企业,使优质企业获得更大力度的税费优惠政策支持。另外,职业院校要主动与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示范企业和普惠养老重点企业合作,推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形成抱团前进的合力。
三是深化“三教”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要将社会服务有关专业建设与“双高计划”相结合,积极申报社会服务领域特色专业群。通过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打造社会服务领域高水平师资队伍。积极申报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编写一批社会服务相关领域优质教材。与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借鉴国际先进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体系。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相关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目前,母婴护理、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已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推进。职业院校要积极成为试点院校或考核点,参与编制相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大纲,开发职业培训教材和职业培训包,支持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养老服务、母婴护理、失智老年人照护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挖掘自身优质教育资源,育训结合,积极承担“雨露计划”、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家政服务提升行动”等培训。
版权所有:中国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 人力资源职业人才技能培训指导中心